我们还是不够了解医生
杨文医师被杀害,医院的角落堆着小山一样的花,无数篇纪念她的文字被生产出来,然而逝去的母亲回不来了。
在这之后我们才通过各种只言片语看到杨文的样子,悼念词里的她是个敬业者、职业者、温婉者,这是她的样子,但只是她样子的一部分,这个群体并不能用这些单一的、冰冷的、大而化之的语言概括。
但她的样子或许会缩影在那些千千万万的医生故事里,他们就像是同一个人。
作为知识分子的医生
医生往往都会和知识分子群体画上等号,很多电影中的医生都是如此,《人到中年》中的眼科医生陆文婷是八十年代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兢兢业业工作十八年,但陆文婷还是普通的住院医生,她倾尽全部心力协调工作与家庭,一面努力成为医院骨干,一面操持家务,支持丈夫发展事业。而她每日加班加点工作,忍受孩子无人照顾的隐痛,一个上午连续做了三台手术,突发心梗,在生命垂危之际,还想着工作上的事儿。这批知识分子努力追赶因文革而被浪费的十年,一片热忱奉献给事业,然而是以透支自己为代价。她的困境是一代人的无力感。
改编自日本漫画的《流氓医生》则为我们展示了一种知识分子式的关怀之心,看起来玩世不恭的医生刘文有着良好的背景,本来有着大好的前途和可能,却因为厌恶不公的医疗制度,而决定到红灯区经营诊所。这是他以自己的职业为牺牲,对自己不认可的那种职业上的不公做出的对抗。
他隐藏在市井之中,给那些原本得不到这些治疗的人提供了希望和机会。即便是被人挟持,他还反过来急救挟持自己的人。除了治疗病痛,他也还倾听这些人的故事,对于他来说,行医已经不仅仅是自己的职业需要,更是自己人生、价值观和道德感的一部分。
治疗病人,也治疗更多的东西
很多时候,医生并不仅仅要治疗病痛,更要处理病人乃至自己心灵上的问题。
《心灵点滴》中的亚当斯因患抑郁症在医院精神病科接受治疗,在这期间,他发现医生对于病患并没有真正做到心理上的治疗,他在意的是,医生不只是要治愈病人生理上的疾病,更重要的,还要给予心灵上的安慰。
他从病患的角度思考问题,始终与病人处于朋友的关系,他的室友是一位惧怕松鼠的病人,最长一段时间三周没有离开自己的床位,厕所都不敢去,直接在床上解决。当室友再次病发,亚当斯没有再强调松鼠温和的事实,对于病友无法改变的执念,亚当斯选择接受,他询问「有几只」并假装射击杀死松鼠,当病人发现「松鼠」死了,高兴地狂奔向厕所。通过一种近乎陪伴的方式,终于让病人摆脱了对松鼠的恐惧。亚当斯在意的是,医生最可怕的敌人不是死亡,而是冷漠。
与之类似的,讲述医学史上里程碑的《神迹》,则涉及到了更复杂层面上的「心灵治疗」。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它讲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心外科手术是如何诞生的。白人医生阿尔佛雷德·布雷拉克和黑人合作伙伴维文·托马斯不仅要面对人们对于心外科手术的质疑,更要打破种族的偏见。在那个医学远不如现在发达的年代,打开人类的胸腔,实施手术,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无疑一次蓄意谋杀,但这世界上许多医学上的重大进展,都是在这样的质疑下艰难起步的。
布雷拉克是托马斯的发掘者,在他的教导下,托马斯逐渐和布雷拉克建立起了亦主亦仆、亦师亦友的微妙关系,但即便是一起攻克了法洛四联症,时代和现实的复杂因素也无法让托马斯得到应有的肯定。即便是做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医学贡献之一,这些医者,也依然会面对难以解决、难以治疗的困境。
医生的敌人是死亡,而《死亡医生》中的杰克医生做的恰恰就是辅助病人死亡,作为一名推动安乐死的医生,他时刻在挑战着道德与法律,也治疗着人们对死亡的偏见。
通过毒气、静脉注射等装置,在大概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先后帮助一百三十名病人进行安乐死。面对起诉,他解释,曾经的心脏移植手术也是被排斥的,当时的人们认为移植心脏就破坏了上帝创造的我们,而在当时的年代,安乐死在荷兰已经合法,美国却认定是违法行为。他在庭上反问,病入膏肓的病人无法忍受医治的折磨,安乐死真还算是谋杀吗?面对死亡,医生可不可以帮助我们,选择一种体面一点,优雅一点的方式离去。生而为人,留下最后一点尊严。这是《死亡医生》也不一定能治疗的故事。
大家都喜欢的《豪斯医生》则是一个自己治疗自己的故事。性格有些古怪的豪斯医生医术高明,他带领的医疗小团队专门处理疑难杂症,经常不按常理行事。但同时自己也是一个病人,对止痛药有强烈的依赖。
医疗剧死亡与再生、留下与离开的主题一再被重申。豪斯医生破解疑难杂症,给人希望,但他的生活却没有希望,婚姻上遭遇挫折,同事也因无法承受高压离他而去,对待朋友也是冷酷无情,在豪斯医生身上,伴随着天才的烦恼,一来是自己性格上的刻薄,二来是身体上的疾病的苦恼。豪斯医生唤起的困扰,是一个关于孤独的、离去的故事。
《实习医生格蕾》中的主角,同样也要面对严重的自我问题。格蕾既指女主角的名字,同时也暗合解剖学家亨利·格雷。医疗剧不单剖析病例,也透视着每一个医生的成长。
实习生没有任何临床经验,同时又充满热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格蕾拥有天赋,但因为缺失的童年,经常闷闷不乐。克里斯蒂娜勤奋独立,但有时又有点教条,所有实习生之间既要合作又要竞争。
在他们经历第一场手术的时候,乔治是这批实习生里第一个直接参与手术的人,一切都进行的十分顺利,但到最后由于大意紧张,险些酿成事故。初为医生,遭遇挫败,经常有千万个要退出的理由,但在阴暗里,前辈、伴侣、家人,总会有他们支撑下去的微光。
《五岛医生诊疗所》一反医疗剧的套路,是一个清新、纯净的治愈故事。剧集没有其他医疗剧紧张、高压的气氛,它节奏缓慢,讲述了五岛医生一个人坚守孤岛,治愈村民的故事。
初来乍到无人理睬,没有足够的医疗资源,五岛医生就自治抽血机等等设备,穿着白大褂蹬着自行车出诊,他除了常规的看病手术,偶尔还会处理一些特别的「疑难杂症」:新一兄妹俩在手术室外焦急地等待,当五岛医生走出来,告诉他们玩偶熊的手臂已经缝合好了,手术很成功。纯净、温柔、彼此信赖,五岛医生这间诊疗所,是医生和病人最理想的期待。
当医生面临选择
作为医生,总是面对生死,这听起来是大事,但日复一日的治疗琐事,也可以是让人厌倦的烦闷日常,医生也是凡人,别人眼中的天职,也可能成为他们的围城。在必须要做出选择的时候,就是考验他们的时刻。
因为人手不足,《神的病历簿》里的内科医生栗原一止在从医的5年时间里,都过着711式的全年365天24小时无休的生活。即便性格有些古怪,但由于医术高超,他也深受病患们的信赖。在行医的过程中,栗原一止也会有那些医生们都会有的痛苦,救人能让自己获得成就感,但与此同时,医生并不是万能的,自己必须要要面对眼睁睁看着病人离去时的那种无力感。
《神的病历簿》还借由栗原一止提出了一个问题,在终于有了回到母校深造的机会时,栗原一止陷入了两难,到底是重回学习的状态选择更好的未来,还是留在这个需要他的地方,在重复的繁忙中照顾这些普通的病人?栗原一止做出的选择,是医生的选择。
《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腊时期的名医,将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与巫术区分开来。在西方被认为是医学之父,流传下来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是最初行医者的道德规范。《希波克拉底》的导演托马斯是医生出身,他以医生视角切入,来为我们重新解读了这个誓言。
主人公本杰明是刚毕业的医学院学生,在父亲所在的医院做一名实习医生,初入职场得不到关注,居住的宿舍狭小破烂,在一次极具争议的医疗事件中病人离世,本杰明由于父亲的保护,免于处罚,而自己的同事却承受不公……这些都是课本上未曾提到的现实难题。
身份赋予医生一种崇高与神圣,而有时,人性的弱点也在隐隐作祟,最难处理的问题是当一己之私遇到考验。
医生从来不是一个人
在说到医生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指向个体,却往了,他们常常是一支队伍。《紧急救命》就讲述了拥有直升机紧急救援的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疗五人组的团队故事,性格各异的五人也成为了不同医者的代表,十年时间更是让他们从实习医生成长为可以培养新人的资深医生。
蓝泽耕作能力最强但过于冷静,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有些不近人情。白石惠有着超强的理论知识,却缺乏魄力,但最终也还是成长为整个队伍的指挥官。绯山美帆子急性子又冲动,但却也柔软敏感,那些她关怀别人的时刻总是让人忍不住泪目。滕川一男的马马虎虎让我们看到了即便是最优秀的那些医生也有不够完美和需要成长的一面。
从成长期到成熟期,他们与时间和死神赛跑,也直面死亡与无奈,《紧急救命》的十年是这些角色成长的十年,也是让我们看到了医者真实面的十年。
港版《急诊室的故事》,也是对医生团队专业度的一次集中展现。黎国柱、程至美一众医生成为职业精英的代表,剧集故事均采用真实案例,拍摄场地选择真实医院,并安排医疗顾问轮流值班,为演员进行详细的医疗技术指导,包括电击、插管术等等急救的方法。
《妙手仁心》再现医生对职业精神的坚守,对于性命危在旦夕的罪犯林志辉,生命权不能因犯罪而被剥夺,这样的伦理问题在当时已经被讨论。当然,印象更深的可能是医生之间千丝万缕的感情线,以及下班后在酒吧度过的happy hour。虽然这样的设计不符合医生们的真实生活,但是增添了不少调剂的乐趣,观众也对于中产阶级生活产生了一种向往。
《白色巨塔》中的外科医生财前五郎和里见修二是互为参照的镜像,财前重视医疗,里见强调病患,比如在面对癌症晚期的病人,财前坚持应该把有限的床位和资源留给其他还有生命希望的病人,垂死的病人不应该占据此时的医疗资源,应该转移到其他医院。里见认为病患的生命权优先,即便是癌症晚期,也要投入最大的努力救治病人。
在不同的医学理念冲突之下,交织着医德、人性、理想与现实诸多困境。特别是悲剧性的财前,医术高超身居高位,潜心研究肿瘤手术,挽救病人获得声誉,而在自我膨胀下,对权力有一种偏执的追求,变成了医患一体的医生。
《医龙》以朝田龙太郎为首的心脏外科团队救死扶伤,除了个人精湛的医术,也强调了团队合作的意义。从最初培养医生的不易,到组建团队的艰辛,到后来不迷信权威,强调一个团队无论少了谁,都要继续运作下去,在等级鲜明的白色巨塔里,不依赖某一人,而是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才是让医疗救治合理运转下去的办法。
与医龙团队救死扶伤有着鲜明对比的,就是片冈一美为代表的医疗公司。她的出现是一种正邪难辨的身份,一面是怀着父亲无钱治病的痛楚,改革医疗制度,一面是利用手上的权力,激进的医疗理念。冲突之下是善恶、人性的矛盾,并且还有对医疗体制的批判。
医患关系的难题
与患者如何有效的沟通,是医生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医患问题。
而心理医生,或许是我们去理解医患关系的一个最合适的医生种类,因为他们职业的基本方法就是如何通过语言交流,发现病患的心理问题。
《扪心问诊》里的中年心理医生保罗,每周约见来访者,在彼此的交流过程中,调整病患的情绪,引导对方自己发现问题。彬彬有礼的保罗基本不会使用「应该」此类带有强制性的词语,没有咄咄逼人的气氛,在直接建议无法接受时,他经常用一种陪伴式的、参与式的方式与患者交流,「我们」成了最常用的词语。同时,保罗也有自己的现实困境,自己的婚姻危机,作为一名职业医生,他会给出病人专业的建议,反过来对于自己,他同样也有心理问题要解决,医者难自医。
两季纪录片《人间世》在豆瓣评分都是9.6。隐藏社会百态的医院,最集中的记录了生命脆弱的残酷一面,伴随着的可能是最后失败的无奈,或者是穿透灰暗的一缕希望。
第二季有一集就是聚焦医患关系,摄制组在医院的纠纷接待室记录了医患矛盾的沟通,也包括医闹霸占病房,警察维护秩序的画面。一位患者的家属由于没有遵照医嘱,后期发生意外,跑到医院理论,负责医生孙大夫反复进行解释和沟通,让家属终于平静了。
《良医》中的墨菲医生患有自闭症和学者症候群,不善于社交,但医术超群,他从小受到霸凌,只有弟弟陪在身边,但一次意外让他失去了亲人,生命能够延续是他最大的理想。
一次在机场,准备前往医院进行面试的时候,一个小男孩突然遭遇意外,被施工跌落的玻璃板砸伤,小男孩颈部和腹部受伤,一度失去呼吸。与在场的另一位施救医生相比,墨菲更精准的指出病症所在,紧急施救让男孩重获新生。他的存在成为了医患之间的润滑剂,让同事改变了自闭症的刻板印象,更重要的是,证明了自己是个合格的医生。
写到这些医生故事的时候,总是想起《人间世》里的孙大夫说的一段话:「我们后面还需要有年轻人跟进,病房那样的场景,我们的年轻人还敢做吗?」
如果可以多一点理解,医护人员就能保持多一点的热情,多一点的勇敢,或许就有更多的人加入医生的行列,挽救更多的人。
医生处理病痛,但并不处理生死,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也就更懂医生。
合作邮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